聯系我們
點擊數:18072023-03-17 15:42:04 來源: 北京綠亨世源農業有限公司歡迎您!
2023年2月16日,由綠亨科技集團董事長劉鐵斌博士主持,在北京舉辦了綠亨蔬菜生物育種論壇,中國農業大學蔬菜系沈火林教授、博導,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轉基因中心主任、博導吳傳銀研究員,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豆類研究組組長、博導宗緒曉,還有劉榮博士、楊濤博士、張鋒博士、陰濤博士、官健濤博士、張曉慧博士等十余位專家參加論壇。
沈火林:蔬菜種子市場發展空間比較大。蔬菜種子有他自己的特點,蔬菜種類、類型、品種豐富,不同品種差異也較大,如果都做生物技術育種則力量比較分散,不同的蔬菜種類研究水平差異很大,真正可以進行分子育種的蔬菜種類較有限,其中番茄等研究較深入,分子育種(包括基因編輯等)技術應用較成熟;如果要在分子育種技術特別是基因工程育種等方面開展研究,技術、設備、人才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,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發體系,最終的目標還是要拿出品種,所以,這些方面的研究要結合企業自己的特點和優勢,有重點地開展研發工作。另外,隨著生產和市場的不斷變化,對育成的品種也在不斷地變化,綠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重點做好幾個優勢品種。
吳傳銀:生物育種在美國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,在大豆、玉米上應用較多,歐洲相對較保守,在蔬菜方面基因育種產品還不是很多,中國推廣的轉基因作物有轉基因木瓜和轉基因棉花。轉基因抗蟲水稻最早是由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出來的,雖然很多年前就獲得了安全許可,但至今沒有獲批商業化。在蔬菜上轉基因育種不多,并且轉基因育種花費很大,其安全性審定也比較復雜。生物技術育種與傳統育種相結合可以加快育成過程、加速選擇,短期內可見一定的成效;我國已經明確,基因編輯作物的監管要區別于轉基因作物,相比于轉基因花費較小,可以重視一下。
宗緒曉:食用豆類包括15個屬21個種,按其氣候適應性可分為冷季豆類、暖季豆類、熱季豆類,在一年的不同季節和不同氣候地區種植。我們主要研究蠶豆、豌豆等冷季豆類,其鮮籽粒糖分含量適中,屬于優質豆類蔬菜,目前蠶豆、豌豆農業農村部新品種登記在冊受到保護,其他食用豆種類尚未進入農業農村部新品種登記目錄,目前我們團隊在豌豆基因組學和基因編輯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,蠶豆基因芯片也已經開發利用,豌豆、蠶豆種質資源研究、育種改良和其他方面的深入研究也受到國家資金支持。下一步希望找到合適的企業合作,共同推進食用豆類新品種培育和產業化應用。
劉鐵斌做了題為全球與中國基因育種進程的報告。今年是全球生物技術投入實際應用的第42年,也是生物技術商業化的第28年,現代種業已進入“常規育種+現代生物技術育種+信息化育種”的時代。1994年,美國FDA批準了首個轉基因植物食品,轉基因番茄。到1995年,美國已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有:轉入抗除草劑基因的玉米、土豆,轉入抗農藥基因的大豆,轉入抗病毒基因的南瓜等。1996年起,轉基因作物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種植,農業轉基因技術開始廣泛應用。全球總計已有71個國家、地區對轉基因作物簽發了監管批文。從種植比例來看,在已批準商業化種植的主要國家中,轉基因作物種植比例已接近飽和。(全球范圍內主要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比例:棉花79%,大豆74%,玉米31%,油菜27%)其中,美國、巴西、阿根廷、加拿大和印度為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排名前五的國家,總種植面積已達到1.727億公頃,占全球種植面積的91%。
排名第一的美國,2019年轉基因作物的總種植面積達到7150萬公頃,在全球轉基因產業發展中占據明顯優勢地位。美國轉基因作物玉米93%、棉花97%、油菜100%、甜菜100%、大豆95%。1986-2000 年,我國內地主產棉區棉鈴蟲連年大暴發,我國棉花生產遭受巨大損失。這一階段我國開始追蹤世界轉基因科技前沿,鼓勵模仿世界先進技術,轉基因棉花開始應用于生產。2001-2009 年,我國轉基因研究開始從局部自主創新邁入全面自主創新階段。融合基因的抗蟲水稻玉米自交系,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安全證書,轉基因主糧產業化提上議事日程。2006年,我國將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列入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》,2008年7月,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,我國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。2010—2013 年,圍繞轉基因安全性,主糧化等形成了激烈的爭論,國家的轉基因政策趨向于保守。轉基因研究處于稍滯后階段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,尊重科學、嚴格監管,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。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提出:“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。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。全面實施生物育種重大項目”的指示要求。截至目前,國內共有13個玉米、4個大豆、2個水稻轉基因項目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。
我國種子企業,數量多、規模小、競爭力不強,難以與國際種業巨頭抗衡。綠亨作為蔬菜種業的上市公司,應在蔬菜種業方面走在前面,根據國家的政策要求,謹慎應用生物技術,加快蔬菜育種的進程,推進蔬菜新品種的更新換代,提高產量和品質,這也是我們組織這個論壇的背景。這個論壇的宗旨是蔬菜生物育種學術討論與交流,工作進展與成果展示。論壇中大家分別就自己研究的育種領域發表看法與分享心得,論壇氣氛活躍,都感覺很有收獲,劉鐵斌博士說這樣的論壇會繼續開辦下去,而且會邀請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學術討論。